周六(6日),和朋友一起去北京十渡游览,以填补北京旅游景点之空白。
行至中途,来到一个叫做张坊的村子。向道边看,发现一座城楼,上书“张坊宋辽古战道”几个大字。猛然想起以前曾在中央9看过一部纪录片,说的是在北京西南一带挖掘出宋辽时期古战道的事。这里莫非就是遗址?于是赶紧停车。一问果然是,就买票进入。
城楼是新建的,有些模型和简介。在导游员的带领下,进入地下的地道里。原来这里就是近年来发现的宋辽时期宋军挖掘的古战道遗址。据介绍,这里在北宋时期是宋辽边境线,宋军修筑了大量地道,储兵运兵,打击辽军,有力地保卫了边境地区的安全。
地道由砖砌,宽2米,高2米到3米,青砖墁地,边侧有流水槽,设水缸,壁上有灯台,顶部有通风口,两侧有藏兵洞等。建筑水平很高,至少比冉庄八路军抗日时挖的地道高级,显然是当年的国家级工程。自1991年开始,从河北永清、固安到北京房山广阔的区域内,不断发现这类地下工程,这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供参观的地道中很长一段实际上是复原新修的,还加了一些各色灯饰,只有其中这一小段是原来的。
这里是当年宋军的厕所。离镜头较近的这部分旧墙是原物,较远的青砖是新补的,当然这几个大马桶也是新放进去的。曾出土过一些当年的兵器和生活用品,在城楼的展览室里陈列着。
两侧的藏兵洞里有一些泥塑,展示当年驻军的情景。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国家机密的工程,所以史书上记载极少。在辽军的记载中曾有“敌军突至,不知何来”的说法,想必就是这地道的威力。
据介绍,主持修筑这些地道的就是北宋名将杨延昭,就是杨家将中赫赫有名的杨六郎啊!
看来冀中地区挖地道打仗是有传统的,至少可以追溯到北宋。当年八路挖地道打击日本鬼子也不是毫无遵循的啊!“地道战,嘿!地道战!埋伏下神兵千千万……”耳畔不禁想起这熟悉的旋律,中华民族的智慧一脉相承,永远不可战胜!
回到城楼向下望去,这里商贾云集,人民安居乐业,早不见了地下剑拔弩张的战争氛围。
今日恰逢大集,一片红火场面。
出展馆,在张坊村里小转。能有这么气派的村委会也说明此村不同凡响。这里是北京西南部一座历史重镇,如今扼守十渡景区一渡之首,前来游览十渡的游客多从此经过,以宋辽古战道为亮点修建这个展览馆,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游览,说明这里确实是有高人啊!不想尚未游览十渡,先加了这个景点,还是很有意义的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