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一晚,我和友人同游十渡。对于十渡,都是常来,但,夜游十渡,却是第一次了。找到一所农家院,老板娘勤快的安排好三间客房,在夕阳已去,皎月方来的时候,便来到十渡的街头,我们开始领略那寂静夜色里的十渡风光。
十渡自来便有“北方小桂林”之称。桂林之美无非是山与水,十渡便也是如此吧。十渡的山虽也是属于太行山脉的分支,但却与我家乡的山截然不同。十渡的山多陡峭险峻,山上树木很少,更多的是笔直的峭壁斜劈下来,令人感叹造物主的奇思妙想了。
我们几个朋友在河岸边找到一处小店,妙的是小店在河边搭的木板,已经临近河边了。坐在上面,喝着酒,看着河水荡漾,却是很惬意的事情了。十渡这河水源自拒马河,而拒马河的水是碧阴阴的,看起来厚而不腻,只是夹杂很多水草了。我们吃饭的时候,天色还未全黑,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,委婉,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,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。等到灯火明时,阴阴的变为沉沉了:黯淡的水光,像梦一般,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,就是梦的眼睛了。
天色将黑,月亮却是出来了,我们来的时候正是农历十五,月亮总是很圆了。遥望远方,一眼望去,疏疏的林,淡淡的月,衬着蓝蔚的天,颇像荒江野渡光景,所以这里以前因此叫渡?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,旁边公路上往来的游人,低吟浅唱的歌声,夹着酒醉后的喃喃私语声,终于使我们认识这就是十渡了。从清清的水影里,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——这正是十渡拒马河的夜。
酒,喝的却是很好。几个人结伴出来,兴致所在,有人已低低哼唱起小曲来,模糊中却也听不清曲名。走到大桥下面,路边跑来一位妇女,却拉着一个小女孩,只是问:放孔明灯吗?友人摇摇头拒绝了,我却来了兴趣,问好价钱要了一个。小女孩快乐的对我说:叔叔,我给你折好了。友人看着小女孩,都很喜欢她,其中一个问:给我当闺女如何?小女孩扭头道:不行,我有妈妈。我们先是惊了一下,然后都大笑起来。
这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被司马懿所困无法派兵出城求救,于是算准风向,制作会漂浮的纸灯笼,带着求救的纸条,最后果然得救。对于这个传说,我却是不信,我想这大概是后人发明孔明灯后,为纪念诸葛亮,而假借他名的,真实的意思大概还是百姓祈求平安吧。孔明灯分为主体和支架两部分,主体是由红色的棉纸制成长方形灯笼,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。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。欲点灯升空时,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蜡烛的金纸,放飞前点燃,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,孔明灯便膨胀,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,如果天气不错,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。我们点燃一个孔明灯后,一起松手放飞,只看见它摇摇晃晃飞上天空,在漫天繁星的映衬下,红的耀眼。随着风向的改变,孔明灯慢慢飞向山边,我和友人追着它飘去的方向,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心愿是否还在。很远很远的,我们看见孔明灯缓慢的坠落下来,友人只是着急的看着,我却笑了:那是里面的蜡烛或是煤油要烧完了,总是要落下来的。
这寂静美丽的十渡夜色,让我们流连忘返,但,我们的梦醒了,我们知道总是要回去的,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