滔滔的拒马河,经年经月,不惜的奔流,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,他使群山让路;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,他雕塑了百里之遥的大峡谷。
奔流不息的拒马河,像一个无拘无束的疯丫头,她不甘心于太行山深处的寂寞,于是便甩开大脚冲出深山,当她跑到房山区西南十渡山区时,觉得这里挺好玩的,便忘情的玩耍起来,只见她一会儿躲进山后,一会儿又绕到山前,一会儿躺在山根下,一会儿又依依不舍在事变打扮,忽而骑在橡胶坝上咯咯的傻笑,忽而与鱼儿搭伴远离大山……
拒马河原本叫涞水,是因它发源于太行山中部的河北省涞水山脚下而得名。据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记载,古涞水河有两个源头,一个生于广昌县东泰山庙前的古塔下;一个出生于县南七山下,至城东南汇合。河水清澈见底,素常平静温顺,涓涓流淌,就是遇到旱年,从不断流,河床虽有裸露,水却藏于河床下潜流数里后又流出地面。遇到汛期,拒马河常有洪水暴发,颓波泻涧,大有黄河壶口之壮观。
战国时期,燕赵两国交兵,兵马行至河畔,马踏原地而不前,领兵大将军问道:“兵马因何不前?”,士兵道:“水甚凶,故而战马畏之。”将军勒马于河岸,手搭凉棚,见洪水咆哮,浪高丈余,高声叹道:“真乃拒马河野啊!”,由此,拒马河边流传至今。
关于拒马河的由来还有感人的民间故事:
故事也好,传说也罢。我们从这些故事中似乎又看到拒马河的确是一条善良的河,可爱的河。
拒马河两岸的山峰如平地拔起,因他们是石灰岩结构,经地壳变迁形成千姿百态,清灵灵的水,绿莹莹的山,山水辉映出一副绝妙的立体水墨画,这使人想起一副对联。“青山不墨千秋画,绿水无弦万古琴”这不正是为十渡、为拒马河而写的吗?经常读这副对联,只是觉得很美,设身处地到十渡再一品这幅对联,才能感悟出他的美妙致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