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大清河的支流拒马河“邂逅”太行山脉时,便形成了一条貌美的河谷。这条河谷长约20公里,是我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。历史上,河谷中曾有十个摆渡的渡口,故得名“十渡”。城市的闷热实在难耐,于是,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发去这美丽河谷清凉一下。
传说十渡山清水美,曲流回转,处处为景,这一见果然名不虚传。河谷中,峰、峡、水、洞、溪、潭……景景相映,可谓三步一景、五步一画,宛若到了画中的仙境。十渡的灵魂--拒马河穿山而过,更宛若一条玉带,将北方少见的喀斯特景观点缀得更加出彩,怪不得人们感叹:“早知有十渡,何必下江南。”
早在1500多年前,十渡的山清水秀就被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《水经注》中详细描述。作为毗邻京城的胜景,这里的风光更是引得清朝乾隆皇帝数次前来寻游,每游必即兴写诗,在房山县志中就能找到乾隆皇帝的题诗:“潦水尽寒潭,横桥渡六骖。渚烟宜画染,旅景与诗谙。岸苇白无力,崖枫丹欲甜。遥源何处是,重垒缋云岚。”
如果你问我,十渡与其它河谷最大的区别在哪里,恐怕就要数北方难得一见的地下岩溶洞穴景观了。十渡绝大多数洞穴都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地层内,这些岩洞成群出现,形态独特,景观各异,成因也各不相同。
东关上落水洞,深246米,洞底面积近一万平方米,洞中有个巨大的“厅堂”。闻名遐迩的仙栖洞则是由各种化学沉积作用形成,观之气势恢宏,堪称地下艺术殿堂。
游览十渡,一定要细细品味十个渡口百转千回的美景。在这里,一渡被省略了,真正的美景要从二渡开始;过了二渡渡桥,便能看见千河口的五指山,此山因形似如来佛的五指而得名;过了三渡桥,映入眼帘的是南方大峡谷,峡谷中有古朴典雅的古代城楼、千奇百怪的山峰,构成了一派江南风光。不少脍炙人口的影片都是在此处拍摄的,比如大家熟悉的《戏说乾隆》、《武则天》。
四渡以沙滩浴场为特色,除了可以晒太阳、游泳,还可以从山上速降下来,来一把刺激的户外体验;五渡最著名的是仙峰谷,这是由拒马河水在山间冲刷出来的一条小裂缝,有点一线天的味道。接着,六渡、七渡、八渡……美景一个接着一个,应接不暇。如果你想看美景看到审美疲劳,那就来十渡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