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首页 新闻 民俗 住宿 美食 游乐 拓展训练 旅游线路 游记 婚纱 拍鸟 写生 摄影 视频 狗友 亲子 钓鱼 |
![]() |
十渡天气 有山人家 17渡大峡谷真人CS 狼牙河漂流 拒马河漂流简介 孤山寨 东湖港 蹦极跳 江南竹筏 最不容错过的 虹鳟鱼 十渡门票![]() 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十渡旅游网 >> 十渡新闻 >> 新闻快讯 >> 正文 |
位于京冀交界的十渡镇充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,不断创新思路,加强规划,打造品牌,合理开发,挖掘内涵,让“农家乐”的经营上规模、上档次、上水平,为当地农民致富、推动新农村建设,开拓出一个新天地。
岩溶峰林峡谷密布的十渡风景区,享有“青山野渡,百里画廊”之美誉。3月3日,记者驱车近百公里前往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,探寻其“农家乐”的升级发展之路。
依托得天独厚的景区资源,十渡镇人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。一路上,“休闲观光、采摘住宿”等字样的广告招牌频频从记者的眼前闪过,大大小小的“农家乐”建筑坐落于进山公路的两边。
十渡镇“农家乐”发展成今天这样,是积沙成塔、积水成渊的结果。
被乡亲称为“民俗旅游业第一人”的九渡村农民刘广生对此颇有发言权。从蹲在路边卖大碗茶,到现在开木楼饭店,60岁出头的刘广生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十渡镇“农家乐”的发展轨迹。
正对着十渡景区的两层木楼,古朴自然,格外显眼。在木楼院子里摆弄木匠活儿的农民刘广生是木楼的主人。“1978年,我年轻那会儿,看游客多起来,就找来木头、苇席,在拒马河边搭起了棚子,卖起了大碗茶……”刘广生指着河边向记者讲述起昔日的岁月,“1982年,我花了850元买下了路边的七间大车店。先后经过5次翻建,大车店变成今天的600多平方米的木质阁楼式建筑。”
走进刘广生的木楼客房,记者看到,房间里干净简洁,摆放着沙发电视,卫生间有抽水马桶,墙上挂着空调。只有那张不标准的加宽床,标示着与城市宾馆的差异。“农家乐的餐饮、住宿都是有等级标准的,卫生质量可不比城里饭店低。”刘广生说。
靠开发旅游富起来的十渡农民,开始思考如何维护“农家乐”的品牌了。据了解,十渡镇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,强化行业自律,制定行业标准,逐步达到乡村户的统一标准。即:统一住宿价格、统一饮食价格、统一一次性用品购置、统一床单被褥的清洗、统一标牌、统一宣传,达到六统一。
位于17渡的有山家园,自2006年正式建立,从最初的自家小院,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2个各具风格的花园式小院,有3名专业厨师的300人超大农家餐厅的规模,更注册下了“有山家园”这一商标。家园创始人有山叔告诉记者,祖国的十二五也是有山家园第二个五年,在这个新的发展时代,有山家园将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不断规范和完善服务,让这个“家”更温馨。
按照“统一规划、合理开发、严格保护、永续利用”的原则,十渡镇的“农家乐”从2003年之后被精心地进行规划和梳理。2003年十渡镇编制了风景区总体规划,2007年编制了十渡山水休闲走廊规划。
十渡镇坚持不懈地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,提升旅游文化品位。
“十渡镇的‘农家乐’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简陋、无序逐步到规范、繁荣的过程。”十渡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新对记者介绍说:“如今十渡是山上退牧种草栽果,山下养鱼垂钓餐饮,田中精种观光采摘,户中民俗住宿旅游。”
据董立新介绍,目前十渡镇共有民俗旅游专业村15个,其中市级民俗村6个,市级乡村旅游接待户总数达到了315户,有2380家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,占全镇总农户的六成以上。2010年,该镇接待游客329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749万元,同比增长15.3%,农民收入的80%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旅游收入。
![]() |